-
饶宗颐先生是著名的学者,他在潮州学的研究上有着重要的贡献。关于“潮州学并无潮汕,他并不希望把粤东看成潮州而是大粤东或潮州”的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 "学术观点的多样性":饶宗颐先生的观点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多样性和深入性。在学术领域,不同的学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这是学术发展的正常现象。他的观点有助于推动潮州学乃至区域文化研究的深入。
2. "地域概念的拓展":将潮州的范围从潮汕地区扩展到整个粤东,甚至提出“大粤东”的概念,这种拓展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潮州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样的观点有助于打破地域局限,从更宏观的角度研究潮州。
3. "文化认同的强化":提出这样的观点,可以强化粤东地区特别是潮汕地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通过将粤东视为一个整体,有助于增强地域间的联系和合作,促进区域文化的发展。
4. "学术研究的深入":饶宗颐先生的观点可能基于对潮州学深入研究的成果。他可能认为,潮州学的研究不应局限于潮汕地区,而应拓展到整个粤东,这样更有利于揭示潮州文化的内涵和发展脉络。
5. "争议与讨论":这种观点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因为不同的学者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种争议和讨论有助于学术举报 -
感请,以下观点来自(潮学)饶宗颐教授的“潮学”概念及研究(作者:陈海忠)
第一, 潮学是一门以潮州地区人文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
饶教授认为潮州地区人文现象的研究可以提升到一门学问的层次“自然是顺理成章不用多费口舌来加以说明”,因为潮州地区的若干文化现象不仅是地方性那样简单,“事实上已是吾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环节与项目”。因此,“潮州地区人文现象,有需要作为独立而深入探讨之研究对象,应该和„客家研究‟同样受到学人的重视”。
第二, 潮学是一门涉及历史学、文学、人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现代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学科。
一门学问的成立,一般有与之相适应的学科分类相归依。现代学科分类源于近代西方社会分工的细化,就潮学研究的内容看,潮学就如国学一样,难以在现代学科分类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从饶教授的潮学研究成果及近二十年来潮学研究的发展情况看,潮学应该是一门涉及历史学、文学、人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现代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学问。这一方面反映了以专业分工见长的现代学科体系分类的局限性,也彰显了潮学研究的综合性。
潮学的研究内容,既囊括了上述饶老七个门类论著的研究领域,还有宗教(包括民间信仰)、民俗、戏剧、音乐、民间文学、方言等等。饶教授还特别提及潮人内地移民史、潮州商人的海外拓殖、潮瓷的出产及外销、潮州之南明史等等均是潮学研究的应有之义。
第三,潮学研究是一门具有鲜明国际性特色的学问。
文化固有中西之别,学问本无华洋之分。此处强调潮学之国际性,源于潮学既为一地人文现象之学问、中国文化史的一部分,同时也具有鲜明的国际性特色。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潮州地区人文现象”不仅具有地方性意义,而且具有显著的的跨国性特征。而且对“潮州地区人文现象”的研究,不仅吸引了本地学者和国内学人,很多国外研究者对潮人的传统文化、潮人海外拓殖活动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饶教授说:“有关潮汕历史文献和文化学术问题,我认为海外与内地一样,都要进行研究。正如杜经国教授在发言中所说的,内地有潮汕人一千万,而海外亦有同等数目的潮汕人,这显然是一种很不寻常的现象。另一方面,潮汕人很会经商和向外开拓,这种特性,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
在国外汉学界,潮瓷的海外贸易、潮人的海外拓殖与创业、潮州歌册、潮剧、潮州方言等无一不受到汉学家的重视,并以之研究华人社会的海外拓展历史及中国的文化传统。例如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传教士对潮州方言、社会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葛学溥(D. H. Kulp)对潮州凤凰村的社会人类学研究,还有饶教授提到的德国傅吾康先生对潮人海外拓展的研究、法国施博尔先生对潮州歌册的搜集与研究,近者还有滨下武志、敦岛俊、松浦章等对潮州海外贸易网络、传统文化的研究等。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