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xb
当非遗技艺遇上环保创意,垃圾桶竟能奏响乐章,旧毛衣线化身“海洋珊瑚”,潮州讲古讲述保护野生动植物故事……6月2日,一场由潮州市生态环境局湘桥分局与共青团潮州市湘桥区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美丽中国我先行·非遗创新废变宝”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双忠宫青年之家火热开展!快来跟随湘桥团团,一起看看这场生态与文化的奇妙碰撞吧!
潮響鼓社用垃圾桶、破旧水桶演奏打击乐《绿动》,让废弃物“唱”出环保之声。
洪小帅老师用潮州讲古《环境保护从娃娃抓起》,通过趣味故事引导大家保护野生动植物从小做起。柯湘敏老师以碗为器,奏响《青花瓷》,展现“变废为美”的浪漫想象。
陈梦虹、陈欣霓带来的环保快板《环保潮州人人爱》节奏欢快,朗朗上口的词句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手拉壶在千年的轮制技艺中旋转成型,而那些因微瑕被舍弃的泥胚,却在非遗传承人的手中焕发新生。匠人钟贵河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哲学为灵感,将废弃的壶身碎片重新雕琢,塑造成潮汕传统建筑中韵味悠长的“厝角头”。泥土的破碎与重塑,不仅是材料的蜕变,更是文化的延续。当手拉壶的陶土遇见潮汕建筑的五行智慧,废弃的泥胚被赋予新的灵魂——它们化作凝固的乡愁,在匠人的指尖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非遗匠人邱钊钿的手中,残缺的瓷片与枯萎的枝桠完成了一场跨越生死的对话。窑变的裂痕化作岁月的纹路,遗弃的瓷片被重新打磨,成为托起自然的底座;干枯的树枝经巧手雕琢,化作傲雪的梅、苍劲的松,与瓷器的裂纹相映成趣。“枯荣新韵”系列以非遗技艺为媒,用陶瓷粘合重塑,以环保彩绘点睛,让枯萎与新生在同一件作品中相遇。它不追求完美无瑕,而是以残缺为纸、以时间为墨,书写了一曲关于轮回与重生的生态诗篇——旧物在此刻焕新,传统在当代续写。
潮州木匠刘应策以匠心点化废木新生:刨花变身生态艺术载体,枯木经榫卯重焕禅意光华,边角料拼出萌趣生肖,废木料更化作刻有"惜物"之道的环保器物。他以传统榫卯取代化学粘合,用天然木纹替代工业染色,让非遗技艺成为破解资源难题的绿色钥匙,在木香萦绕间续写着属于当代的匠心传奇——这既是废料的华丽转身,更是传统工艺的现代觉醒。